尋星族園地
你可以在這裡訂閱主題,查看短訊,編輯你的資料和論壇參數等等 免費註冊! 論壇日曆 會員列表 論壇幫助 論壇搜索 論壇首頁 退出論壇  
尋星族園地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2.3.0 尋星族園地 > 衛星電視 > 尋星族綜合討論區 > TVRO第二次產業革命-2 -拓展衛星接收機的輸入頻寬-
總頁數 (4): « 1 [2] 3 4 »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作者
主題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自從八年前搬家,從獨棟樓宇搬到城市套房,就已經結束C頻收視了。據傳中國民間地下市場已經針對5G干擾問題售賣抗干擾LNB了,價格如何不清楚。

現在無綫擴容只剩下往高頻段繼續開拓了,5G如此,Ka也如此,但高頻段帶來的是更差的涵蓋面,5G需要更多的基地台,而愛爾蘭RTE的Ka頻竟然只用QPSK。

之前說,無綫是有限的,既然無綫資源如此緊缺就應該節約使用,只有十分必要的服務才用無綫。但是現在無綫被逼往高頻段擴容,換來極差的涵蓋面,又要下成本去彌補涵蓋,得不償失。



電視台確實太多了!

台灣早期只有3個電視台,寡斷的結果電視台收穫豐邑,每年年終都有6~12個月的獎金可領。
頻道開放後頻道快速增加到超過100台,電視台擴充太快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彼此相互惡性競爭的結果是收視率偏低,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或價碼差)整個產業都衰敗,現在不要說獲利,連生存都很困難。

台灣在無線廣播的覆蓋方面做得還不錯,為了保持無線台還有競爭性,主轉播站採用共同塔座來經營,難收視的區域則由政府建補隙站來加強。

至於KA採用QPSK其實是可了解的,除了解調好收以外,這麼高的頻率要採用更多相位的調制可能目前真的有技術性的問題。

好在頻寬夠不再只是500MHz,似乎可稍微奢侈一下。

至於所謂的防干擾LNB,其實是產業打混所致,早期的LNB都有頻率修整,因為每隻LNB的輸入都需要有若干的手動修整(以限制輸入頻寬),輸出也都有中頻濾波,所以輸出的頻率都很標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6421006569590&set=ms.c.eJxlzMENACAMQtGNDGip7f6LGS8e8PrygaAyJgEVQ43BJ6lsk9gmavgK24XlUvTn9Unqa~_rKAYanI64~-.bps.a.10156421005544590

這是NORSAT 3.7~4.2GHz C頻LNB。
工作輸出是950~1450MHz,實際接收其響應曲線是:
起始點頻率=640MHz、峰頂=803~1450MHz截止頻率=1530。起始頻率還是不嚴謹,但此LNB因為有嚴謹的截止頻率,比一般家用LNB好太多了,所以可用在防止微波干擾的用途。

不過工程用的LNB其實還是不很妥善,一些很靠近基地台的地區,還是需要搭配物理結構的濾波器才能確保接收。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5 09:48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今天在網路上找到這篇紐西蘭某人的提議:http://hireme.geek.nz/dvb-t2w.html,最初概念在2010年提出。

換句話說,他提議的DVB—T2W,無非是把原來的DVB-T2的6MHz、7MHz、8MHz翻倍成24MHz或21MHz。但是我認爲,這種做法絲毫沒有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而地上波頻譜完全有限,這種做法又有何意義呢?

其實各個團體的人士,都沒有意識到無綫頻譜的短缺而需要珍惜使用。目前只有南韓和法國在地上波播出4K(法國僅爲試驗播出),那種低碼率還真是不敢恭維。德國、荷蘭、捷克用DVB-T2 HEVC,卻是用來升級1080p50 HDTV。

昨天東經156度澳洲衛星突然出現一組DVB-S2 HEVC節目,但只是SD和HD頻道,不知道是否是為澳洲轉換DVB-T2 HEVC做測試準備?



要提高頻譜效率應該在技術上尋求升級,怎麼是增加頻寬?若技術無法對應新系統就應該延期,或學日本以衛星頻道來實現。
日本的DBS廣播,除了是達到全國普及覆蓋以外,最重要的也是因為衛星有較大頻寬可做新系ˋ統的測試,又不會妨礙到地面頻譜的運用。

看起來要延伸頻寬真的是目前科技已碰壁不得不然了,不過H.266不ˋ是已確定了?以T2加上H.266用來傳輸4K應該就可應付。

澳洲地域廣大也是衛星使用大國,可惜KU頻的覆蓋僅限於紐澳,北半球的我們無法接收。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5 03:49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這個問題之前不是説過了嗎?無綫頻譜受制於Shannon定理,這十年内絲毫沒有技術突破。全世界都沒有突破的話,我也不覺得將來會有技術突破。

爲什麽DVB-S2X不能稱爲DVB-S3?因爲這個規格并沒有性能的跨越,號稱只是修補16APSK及以上調變的門限,8PSK性能比DVB-S2還差。

澳洲的無綫電視和台灣一樣,采用衛星中繼,也是用PLS+ISI的方式。不過他們竟然是用DVB-S2 16APSK,這個DVB-S2X難道竟然連業界都不願承認了嗎?

H.266的問題,也和無綫頻譜一樣,會不會也即將到達瓶頸?H.266宣稱效率較HEVC提高僅30%,要是過往都是宣稱50%的。影像壓縮編碼的核心是所謂“預測”,換句話説是偷梁換柱、移花接木。解析度小的影像提供預測的範圍小,新世代編碼反而效率是達不到預期的。問題是,一個影像畫面,他能“預測”到什麽地步呢?


在技術理論上,如果已經走到極致,或許該另外找突破的路來走,反正現在也才2020年,如果現在就已經走到技術的盡頭,那人類也太不爭氣了。

好!就算維持現狀好了,目前還有什麼事可做?產業和人們是要繼續沉悶的埋怨景氣差或是積極找個可激勵產業的事可讓產業或人們有新的動力?

RF轉光器材在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推廣,終於有需求的迴響了,昨天去一棟26層豪宅做BS轉光系統的估價。

BS左旋頻率都超過2500MHz以上,傳統電纜在長距離的傳輸下需要不斷的中繼放大,由於BS/CS加上左旋BS的載波,形成高、低、高、低的載波模式:



這種高低懸殊的載波,加上系統頻率從1022~3224MHz橫跨2000MHz的頻寬,對傳統纜線簡直是傳輸的夢魘,多次放大後果然如預期一樣,產生交叉調變,讓住戶在收4k頻道時不是漏收頻道就是無法接收。
要改善這種高低載波產生交叉調變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放大器的施作,所以這也是需要RF轉光由光纖傳輸的原因。

BS 4K/8K頻道對產業來說並不僅僅是天線安裝的需求而已,天線安裝好後客戶會有4K/8K新電視的需求、而BS廣播的目標在營造家庭電影院,節目的劇場模式有5.1聲道和22.2聲道兩種,對高收入的品味人士就會附帶家庭劇院的音響需求。

所以BS廣播,雖然它也只是一個電視頻道,但是節目的型態讓它自動帶來視聽器材的附帶商機。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5 08:22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我在Wikipedia上面看過,說110°CS系統經LNB降頻后的1.8GHz(CS-23頻道?)會和日本行動電信發生干擾,我是很不解的,按理説同軸電纜應該有屏蔽干擾的作用,爲什麽這種干擾會發生?

最近安裝平板電腦的時候發生很多怪事,如果這個平板電腦既連接Wifi上網,又通過Bluetooth鏈接鍵盤、滑鼠、耳機,基本上工作不正常,耳機基本上無法流暢播放音樂。後來用外置USB2.0網卡連接LAN後,癥狀減輕了很多。

辦公室微波爐一開,Wifi馬上就中斷,原因是2.4GHz頻段是免費頻段,微波爐、Wifi、Bluetooth等等都在這個頻段使用。

之前買的Mac mini更加怪異,外接USB3.0的硬碟,Wifi馬上中斷,因爲USB3.0的綫纜載波頻率也是2.4GHz。

無綫傳送搞成這個樣子,我估計最後只剩日本人有興致搞RF了,歐洲那邊似乎已經放棄RF了。

去年瑞士連DVB-T都停了,瑞士公視改用13°HotBird衛星傳送,衛星系統比地上波系統容量大,成本低,還是HD,用戶只需要補購一張瑞士公視解鎖卡即可。

據傳歐洲對4G也是興趣寥寥,3G還是在發揮主要用途。這個我也能理解,基地台密度變大,手機終端耗電量增加,都是很大的約束因素。電池技術并沒有太大的進展以滿足行動電話更新換代。



1.8GHz大約是在CS的第14轉頻器左右。

雖然衛星訊號遠弱於地上的基地台,不過經由LNB放大後,若要在大樓系統傳輸那就需要再加上中繼放大,這時訊號強度已達對外輻射的強度,但還不是纜線會有問題,而是線路上所接的分歧、分配器,若有空置的端口又沒有作好阻塞端子,就有由此對外輻射的可能。

下面可以看看日本人是怎樣規範:防止訊號洩漏去干擾到別人的做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lD5Z_AcvY

頻率開放後,就有更多方便的器材可使用,這些器材在製作上就要有適當的屏蔽措施,這些防洩漏的零件或電路可能對本身的功能可有可無,但為了節省成本而去省略它,也就有可能產生洩漏而去干擾到別人。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6 10:47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雖然我學校裡面不學電子學,但是聽您這麼一講,我對公共天線這種RF工程更加沒有好感了。

DVB系的Ku頻雙本振LNB,和日本BS雙本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DVB系的Ku頻雙本振LNB配合22kHz開關實現一個跨越10/11/12GHz頻段的衛星都能降頻至950-2150MHz供機上盒接收,這種並非共纜傳送的思路是不可能做公共天線的。

不知道是不是出於您在上文提到的RF工程的諸多不利因素,還是歐洲自己認為Ku頻無需公共天線,至今DVB無意對Ku頻衛星增加公共天線的功能。

唯一和日本BS雙本振類似的是C頻雙本振,我覺得DVB認為天線尺寸過大,不利於個體安裝才有做公共天線的考量,或者說為大型系統業者節省了一幅C頻天線,使一幅天線能接收兩個極化。

總之我的觀察是,歐洲DVB系並沒有在公共天線等RF工程改造上有興致,估計這種作法得不償失是很有可能的。



對大樓住戶來說,共同天線是必須的,不然每個住戶大家都裝一個,不僅凌亂也增加公共空間的危險。

其實接收機頻寬加大對個人來說也有好處,像歐洲幾乎是衛星電視的樂園,幾乎每顆衛星都有上百個免費頻道可看,衛星太多了,雖然有Multiswitch可作衛星切換的選擇,但一則多進多出的Multiswitch它的損耗也很大,再則多路配線和設定選擇,除了施工不便以外,使用者也還要有一定接收迴路的思維,否則接收問題也是一堆。

接收機頻寬加大後,不同天線用不同LO的LNB接收,錯開頻率以後可在天線端混頻,混波後訊號單一化可大大解決多路纜線需要多路選擇的問題,這對接收者有好處也對產業的推廣有好處,是一個好的策略。

我在衛星接收的領域很久,所以會思考產業的需求,現在DVB接收機的盲掃功能就是我先作的。

以前DVB接收機要接收新頻道很麻煩,最早期1995年的DVB接收機,除了一般參數:下行頻率、極化、傳輸碼率以外,還要輸入FEC、影像PID、聲音SID等參數,任何一樣數值輸入錯誤就無法接收;1997年的機器雖已省略FEC、PID、SID的輸入但還是無法自動搜尋。要發現新的頻道要靠我們這種有頻譜的玩家,從發現的載波中去預估頻率和碼率,需重複不斷的去嘗試各種數值去輸入以拆參數.....

我在1999年找到廠商告知要有自動搜尋參數的功能,比如我從頻譜看到新載波,就可設定從幾MHz到多少MHz;接收碼率從幾Mbpc~多少Mbps之間自動去搜尋,它可以說是有條件式的半自動的盲掃。

2000年這種可自動搜尋參數的"衛星參數搜尋機"開始銷售,中國同業買到了以後,以此觀念再精進,請tunner廠商開發自動程式,變成頻率可從950~2150、碼率可從2Mbps~45Mbps之間盲掃,所以2003年以後才開始有盲掃機出現。

"對產業有利的事不必盡其在我"
我只是用石頭來敲門,卻引出產業生產自動門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6 09:55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昨晚臨睡前突然想起十年前我家新增一幅Ku天線的時候,我問過我家父,為什麼不購買DiSEqC Switch,而是購買一台新機上盒?他說,DiSEqC Switch的價格和一台機上盒的價錢幾乎一致,都是50元RMB左右,還不如買一台新的機上盒。

您沒有看錯,一個機上盒的價格才50元RMB,這還只是十年前中國地下黑市的價格。不知道今天價格跳水到什麼地步了?

在歐洲,衛星機上盒一般都在超商的雜貨區擺賣,也就二三十歐元,完全淪為普通雜貨的價格。

在這種價格情況下,DVB系再搞什麼動作,都會得不償失。也可見所謂電子產品是幾乎難以給社會提供利潤的。

十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家長都要把我攆進醫藥學校而不是學電子相關,完全就是出於以後就業薪酬的考量。

在中國,國中畢業生都可以進電子加工廠打工了。在講求學歷的中國,電子加工廠竟然不會對工人有學歷要求,更何況只有國中學歷的畢業生大部分學業都非常糟糕。試問這樣的廉價加工行業到底能產生多少利潤?

中國的華為、小米這些手機廠商,在國內惡劣營銷,在國外惹事生非,這個電子相關行業現在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

更何況,像日本這種掌握了相關核心科技的國家,哪怕給中國設廠生產,最後都是日本自己拿利潤的大頭。

電子產品貶值空間非常大,五六年前Intel推出的i5三代晶片,現在已經貶值到不見影子了。

歐洲只不過把廣電行業作為一種普及性文化服務事業去做,我也是這種看法。但你台灣還把這種落後產能當製造業,我自己都覺得氣憤。在中國,像我家長都要我遠離這種行業。



其實也不用喪氣,換另一個角度看,同樣接收國家的DBS (BS/中九),日本民眾一台接收機要價2~3萬日幣(含藍光硬碟的更是要貴2倍以上)但中國人卻可用低廉的價錢就可以享受相同的服務。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勝利?
民眾要問的是:信號內容是不是優質?接收機會不會很快故障?器材便宜是不是都因粗製濫造的原因呢?
對於訊號是否優質這很重要,一個標榜"大國崛起"的直接廣播衛星系統,到現在還維持在SD,這哪是一個大國所該有的服務水準?所以我們一直以為101.4度E的中九A會開播HD+4K的原因。但眼看一年一年過衛星系統絲毫不動,中國人享用的廣播視訊品質依然落後。
另外對於產品質量的問題,我也有很深刻的感受。
台灣幾乎都已沒有接收機的生產工廠,所以公司也向中國廠商訂DVB-T的接收機,確實是很便宜,但送到的貨品幾乎有20%的貨品不是外觀有瑕疵,就是直接故障不能接收,貨賣出去也是經常有維修的問題;但一樣是空運的貨品,買日本的接收機,到貨時不僅外觀漂亮、且很少有故障的(幾乎沒發生來貨就故障的)。

便宜是很好,但品質如何?是不是因為是粗製濫造才便宜?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國家所應該要注意的。

每個國家都有廣播電視的服務,因爲這是一個國家人民最普遍的休閒娛樂。

像日本,廣播電視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影像視訊的更新,它不僅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同時帶動一個產業的更新,這種因為需求也同時促成新器材銷售的繁榮經濟活動。(比如有3~4億家庭的中國,系統更新一次就有3~4億台電視的商機,這是多可怕的經濟活動和效益)

讓人民都能"安居樂業",這才是一個政府所應該要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7 08:06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最近了解到一些日本通訊行業的歷史,現在對日本這個國家已經是沒有什麼好感了。然而,就像樓市泡沫那樣,日本之前犯下的諸多錯誤,在中國幾乎都一一重現了。

日本在2G時代推廣自研PCS,結果搞得日本通訊行業遍體鱗傷,到3G時代日本轉為歐規WCDMA才使通訊行業恢復元氣。

中國3G時代讓行動電話頭把交椅中國移動使用自研(實際上是買德國淘汰貨)TD-SCDMA,結果讓移動白白浪費資金,自身競爭力也被電信和聯通蠶食。哪怕是到了4G/5G時代,中國當局絲毫沒有吸取任何教訓,犯錯的成本全部要由用戶承擔。

中國移動的唯一優勢就是2G(GSM)時代訊號涵蓋比其餘兩者做得好,否則以移動的高昂收費,他絕對做不下去。現在移動把3G停了,還在保留2G網路,因為移動的4G LTE-TDD系統沒有低頻FDD補充,只能用2G打底。

什麼垃圾政府才做這種決策?

------------------

日本提出的UHD概念,已經是本末倒置了。所謂UHD不是提高面板自身精度,還在說“32吋看2K、55吋看4K、85吋看8K”這種錯誤的觀念。結果美國廣電展會就直接提出16K、32K的概念了,日本臉面何在?

Sony在推出數位CD後就一直通過超採樣的手段推出新規格,比如SACD等等,但到今天,有哪一個規格是可以推廣的?就連今天Sony推薦的Hi-res,無非是炒DVD-Audio的冷飯,改網路傳送而已。

中國的5G那種暴力堆料,我估計思路也可能是學日本的超採樣思路。日本通過暴力堆料製造的影音提升,我不清楚對於別國而言,有何正面觀感?

-------------------

最近公司入手IoT系統,發現中國移動還在用2G網路搞IoT,結果被輿論文章指名批評,說2G價格不合理,導致5G NB-IoT遇冷。這簡直就是屁話,業者認為2G系統成本低,當然使用2G系統了,再何況RS-232串行訊號的碼率是2G網路可以應付的,再加上2G訊號涵蓋好,何必要用涵蓋差的4G/5G?

其實我是很看好最近幾年推出的低頻LoRa IoT系統的,使用410-490MHz,25W功率竟然可以傳送40km?但是LoRa是獨立於基地台網路的,無法讓華為5G和電信商獲利,中國政府竟然廢止了這個低頻、低成本的IoT系統,推廣高成本、依賴基地台的NB-IoT。

什麼垃圾政府才做這種決策?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電信事業不熟不敢品評,但廣播電視是有一些想法:
有時衝過頭評估錯誤確實要花不少代價。
1974年日本要訂出下一世代HDTV的規格,當時的數位硬體科技還很落後,日本以為影像數位化後200萬Bit的傳輸量根本是無法傳輸的巨量,所以才訂出MUSE的類比HDTV系統出來,在多年測試後也在1991年正式開播全球第一的HDTV電視,但類比太耗頻寬,隨著硬體技術的進步加上影像壓縮系統的研發,美國"後發先至"在1997年開播數位HD,雖然數位HD的影像略遜MUSE,但可大量節省頻寬及往後更好的發展潛力,讓日本承認發展錯誤,直到2000年12月才開播數位BS(定名為BSD),更新後一個載波可送3個HD。

一個系統研發費盡時間、精力和成本,以及多年使用所發展出的成品,都要因系統更新而報廢,這都是當初評估錯誤所要付出的代價。

在UHD電視方面:4K電視適當的觀看距離已經是電視尺寸前1.5倍的距離,8K已經精細到可貼近在屏幕觀看,它幾乎已到電視尺寸的極致,或者說8K規格已經是為室外的大螢幕設計的傳輸系統,至於16K和32K它應該也是用來做室外屏幕的傳輸用途,若是電視規格,大概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到影像畫素。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7 09:16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解像度對於評判畫面精細程度而言,實際上客觀性不足。22吋的2K面板實際上比55吋的4K面板還要精細。

關鍵在於,只剩超採樣手段,能對影音品質的提升幫助多大?

之前在別的地方看到一種說法,現在Sony不停對數位音頻超採樣,但唱片公司對錄音工序的關切,遠不如原來的類比時代。類比時代出了很多錄音大師,但現在錄音大師還剩幾何?

日本Yamaha公司給中島美雪出品的影像作品,從4:3LD到16:9DVD,畫質完全是倒退的,同樣是DVD,《夜會》第14卷比第10卷畫質還差,更比不上之前的LD。2010年後的BD作品更是有可見噪點,我是不明白,一個能做出電鋼琴的Yamaha,為何BD影像畫質還是不盡人意?

中國電視更加如此,廣東電信提供的高碼率HDTV也可見到,即便用戶端有15Mbps的碼率,結果電視台那邊連製作素材的解像度都不達標,一個本很清晰的畫面,結果某個圖案總是有鋸齒。

行業不在源頭下做功夫,卻指望Sony搞超採樣。像某些行業根本做不了超採樣的,比如日本的電視動畫,大部分業者打死也只能做720p作畫,而京都動畫也只有《紫羅蘭》這種作品做到1080p作畫。目前4K作畫的目前只知道有《你的名字》,但那已經是有海外營銷的大手筆電影了。



真希望你早日發大財,用經濟普及後的眼光來看。

比如說有天中了頭彩,買了地坪400平方米的透天住房來接家人一起住。有了一個100平方米的氣派客廳、高級沙發,電視講究高精細的畫素,所以會擺一個22吋螢幕的HD電視嗎?

凡事總要往前看,大客廳總要有一台大電視吧!這時你就無法忍受1920*1080的影視規格了,而這也就是要發展4K/8K的原因。

基本上LD和MUSE是屬於原始類比的訊號,它當然會比取樣不足又壓縮過頭的DVD好,但一個是12吋光盤要雙面才能存一部影片,科技的進步就是往更好更方便的方向前進,比如一部4K的影片根本就不是LD規格可負荷的。
能舉證出缺失當然是好事,但也要看目前新科技已走到哪裡了。

最近錄了一堆NHK 4K的節目,每次看總會有很多想法,為了應付4K的節目播放,NHK幾乎重拍百名山的爬山節目,青山、綠水、白雲(雪),真的在大螢幕看還是需要4K以上的畫素,它和以前看HD的內容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CCTV-HD剛開播的時候有播長江、黃河系列的影片,這是當初和NHK合作拍攝的,而我已早在NHK的節目看過,隨然有中文解說更容易融入影片的內容,可惜感覺CCTV-HD就是畫面偏暗,雖然內容相同但傳輸碼率不同,顯現畫面精細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一直在推廣"廣播影音的品質"就是希望電視台不要為了擠進更多頻道數而超量壓縮或播出濫竽充數的HD。同一部影片遵循標準和沒有標準,有比較就會有差距的感覺。希望中國的廣播有中國標準的氣概而不是學小國的偷工減料。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8 11:31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正因為中國是全球奴工樂園,搞影音發燒的人士,除非是魅族黃章那種大老闆,普通人沒多少感興趣。中國高端音響的消費量,現在已經萎縮了,我家雖然也有5.1ch音響,但那已經是2002年純類比的系統了。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過快,利潤率過低,導致中國這種全球奴工樂園在電子產業上造就了很多詐欺慣犯,比如華為、小米等。

今天公司為醫療器械選購顯示屏,竟然還有廠商以“72%NTSC色域”為賣點的。在我之前的閱讀中,NTSC早被歐美人稱為Never The Same Color,這樣一個色彩還原不合格的規格何以稱為顯示屏賣點?甚至還有輿論謊稱72%NTSC色域等同於100%sRGB的。

後來了解了一些行業內幕,由於中國相關產業產能過剩,為了盡快出貨,不惜在媒體上編造謊言,甚至連很多電腦玩家都被誤導。

所以說家長不願本人學電子就是這個原因,利潤率差的行業就只會搞坑蒙拐騙的事情,日本Sony現在也淪為這種貨色。

從安居樂業的角度來說,歐洲比日本好多了,但是歐洲的電視碼率和畫質依舊不敢恭維。



所以就是需要像你這種清流啊!

中國地大物博、人文薈萃,有台灣70倍的人口可以自給自足,努力札札實實的作,就可成功,根本就無須偷機取巧。

我18歲從真空管開始學習無線電,第一天上課時老師就告訴我們:

學習廣播技術的人,必須遵循兩個原則:就是"無遠弗屆和HI-FI高傳真",而我也奉為圭臬到現在還一直不變的在追尋。
只能說好老師真的太少,所以現在的廣播頻道處處充滿著想盡辦法偷工減料自以為聰明的人把廣播事業搞爛。

我在台灣努力發揮個人微小的力量,也希望你們也能在業界努力,發出扭轉歪劣的聲量。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08 02:38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MythPlayer
四星會員

註冊日期: Jun 2011
來  自: 地球
文章數量: 235

引用:
最初由 NVF 發表
其實也不用喪氣,換另一個角度看,同樣接收國家的DBS (BS/中九),日本民眾一台接收機要價2~3萬日幣(含藍光硬碟的更是要貴2倍以上)但中國人卻可用低廉的價錢就可以享受相同的服務。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勝利?
民眾要問的是:信號內容是不是優質?接收機會不會很快故障?器材便宜是不是都因粗製濫造的原因呢?
對於訊號是否優質這很重要,一個標榜"大國崛起"的直接廣播衛星系統,到現在還維持在SD,這哪是一個大國所該有的服務水準?所以我們一直以為101.4度E的中九A會開播HD+4K的原因。但眼看一年一年過衛星系統絲毫不動,中國人享用的廣播視訊品質依然落後。
另外對於產品質量的問題,我也有很深刻的感受。
台灣幾乎都已沒有接收機的生產工廠,所以公司也向中國廠商訂DVB-T的接收機,確實是很便宜,但送到的貨品幾乎有20%的貨品不是外觀有瑕疵,就是直接故障不能接收,貨賣出去也是經常有維修的問題;但一樣是空運的貨品,買日本的接收機,到貨時不僅外觀漂亮、且很少有故障的(幾乎沒發生來貨就故障的)。

便宜是很好,但品質如何?是不是因為是粗製濫造才便宜?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國家所應該要注意的。

每個國家都有廣播電視的服務,因爲這是一個國家人民最普遍的休閒娛樂。

像日本,廣播電視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影像視訊的更新,它不僅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同時帶動一個產業的更新,這種因為需求也同時促成新器材銷售的繁榮經濟活動。(比如有3~4億家庭的中國,系統更新一次就有3~4億台電視的商機,這是多可怕的經濟活動和效益)

讓人民都能"安居樂業",這才是一個政府所應該要做的!



中國的DTH業務問題根本不是體現在技術上,而是政策上的問題。中星9號的DTH裝置07年開播起10年內機器就已經換了三代,在民主國家裡民眾容許業者這麼做嗎?

因為政策問題,中9的DTH一直在想方設法限制有線電視通達地區的收看人群,所以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博弈。從第一代山寨機到第二代CAS機器,再到空前絕後的行動電話訊號站定位+CAS的奇葩機上盒,每一代機器的更新都是對收視戶的一次次玩弄,而那些經營設備的業者不可能固守被限制的市場,一直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繞開政策限制,以至於上層不擇手段去封殺這些"不合規裝置"。就在之前我還了解到第四代戶戶通,除集訊號站定位+CAS之外還新增了北斗導航定位,完全是一條道走到黑。而這三代機器除了收視控管手段的革新外沒有任何變化!

至於那些機上盒的收視品質只能用[剛好夠看]來形容,這三代機器能提供S-Video端子的機上盒就沒多少,何況數位端子。電視節目呢?國立電視和省級衛星頻道除了不停宣傳正能量塞上一大片廣告以及套路連連的抗日神劇外能有啥內容?至於付費節目?面對的用戶會願意花這筆錢?有能力付費的還不在所謂的"服務區"裡。

這三年我在福建不少山區看了一下,安裝並戶戶通DTH平台的用戶跟六七年前比減少的非常明顯。因為光纜寬頻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延伸到很多鄉鎮,訊息收看渠道的寬泛,對於只承擔宣傳口任務還不停折騰用戶的戶戶通已經毫無吸引力。並且因為人口遷移的問題,邊遠地區的人口不斷減少,不發達村鎮陸續被棄,如繼續當前政策戶戶通DTH的用戶還會進一步減少。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幾年那些電信服務商提供的IPTV設備畫質和交互能力明顯比[戶戶通]和有線電視畫質好不少

至於讓人民[安居樂業]?不折騰已經很不錯了。那些部門裡的人只考慮自己的仕途,制定政策隨心所欲,監督機制等於沒有,反正也只幹上幾年就被上級調到別的崗位,搞成了仕途光明,搞砸了也就留下一地雞毛。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結果也很明顯,就是各個省的地方財政除了少數幾個有容餘外其他地區的財政負債已經累積到十分危險的程度,如果大規模破裂後果將難以想像。

最後由 MythPlayer 在 2020-05-21 05:47 AM 編輯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1 05:30 AM
MythPlayer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MythPlayer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MythPlayer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MythPlayer 的文章 增加 MythPlayer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MythPlayer 發表
中國的DTH業務問題根本不是體現在技術上,而是政策上的問題。中星9號的DTH裝置07年開播起10年內機器就已經換了三代,在民主國家裡民眾容許業者這麼做嗎?

因為政策問題,中9的DTH一直在想方設法限制有線電視通達地區的收看人群,所以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博弈。從第一代山寨機到第二代CAS機器,再到空前絕後的行動電話訊號站定位+CAS的奇葩機上盒,每一代機器的更新都是對收視戶的一次次玩弄,而那些經營設備的業者不可能固守被限制的市場,一直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繞開政策限制,以至於上層不擇手段去封殺這些"不合規裝置"。就在之前我還了解到第四代戶戶通,除集訊號站定位+CAS之外還新增了北斗導航定位,完全是一條道走到黑。而這三代機器除了收視控管手段的革新外沒有任何變化!

至於那些機上盒的收視品質只能用[剛好夠看]來形容,這三代機器能提供S-Video端子的機上盒就沒多少,何況數位端子。電視節目呢?國立電視和省級衛星頻道除了不停宣傳正能量塞上一大片廣告以及套路連連的抗日神劇外能有啥內容?至於付費節目?面對的用戶會願意花這筆錢?有能力付費的還不在所謂的"服務區"裡。

這三年我在福建不少山區看了一下,安裝並戶戶通DTH平台的用戶跟六七年前比減少的非常明顯。因為光纜寬頻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延伸到很多鄉鎮,訊息收看渠道的寬泛,對於只承擔宣傳口任務還不停折騰用戶的戶戶通已經毫無吸引力。並且因為人口遷移的問題,邊遠地區的人口不斷減少,不發達村鎮陸續被棄,如繼續當前政策戶戶通DTH的用戶還會進一步減少。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幾年那些電信服務商提供的IPTV設備畫質和交互能力明顯比[戶戶通]和有線電視畫質好不少

至於讓人民[安居樂業]?不折騰已經很不錯了。那些部門裡的人只考慮自己的仕途,制定政策隨心所欲,監督機制等於沒有,反正也只幹上幾年就被上級調到別的崗位,搞成了仕途光明,搞砸了也就留下一地雞毛。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結果也很明顯,就是各個省的地方財政除了少數幾個有容餘外其他地區的財政負債已經累積到十分危險的程度,如果大規模破裂後果將難以想像。



這麼大的國家,其實滿懷希望也想做事的人還是有的。

2000年8月參加深圳兩岸四地發燒友聚會時當時鑫諾衛星公司的老總也在會場,當時他就說鑫諾衛星就是往直播衛星的方向在規劃,這讓當時與會燒友都充滿興奮和期待。

雖然延後8年,2008年鑫諾2號(也就是中星9號)終於升空,隨後也開始發售機上盒,證明鑫諾老總當年的承諾並不是空口白話。

就是可惜好好的一個可以匹敵日本BS高功率的系統,現在搞成四不像。都已經快壽命終結了還只啟用一半的轉頻器,設備嚴重閒置,真不知道還有沒有後續.....

雖然現在是網路當道的年代,但還是屬於年輕人的玩意,對於一些老年人或網路不通的地方,DTH還是有它一定的功能在。

只是可惜這些需求大概都敵不過意識型態的決策吧!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1 02:16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本身我昨天已經將本人所有留言紀錄刪除完畢離開論壇的,但看到你的回覆,今天特此附和一下。

21世紀俗稱講故事的世紀,本質上就是內容為王的世紀,掌握內容製作方的群體是越來越無需依賴特定傳播途徑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現在的廣電行業必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社會所需的資訊服務。

但是呢,無論是兩岸三地的論壇,還是政府當局,一直都妄想著廣電創造所謂的“產值”,而發燒友群體更可惡,一直只想著吃白食。

本論壇那些想著吃白食的人,對NHK等強盜式收取受信料的行為,屁都不敢放一個。

最矛盾的就是中國當局,總局等宣傳部門當然希望洗腦電視頻道能免費強制進入千萬家,但是又要考慮到地方政府下屬的CATV營業問題,結果搞出中九這種自己打自己耳光的鬧劇。(不過近年來,地方國資委下屬的CATV開始被廣電系統疏遠了。)

新浪微博有一個叫“廣電爆料”的人,雖然說曾經在體制內工作,但2016年口出狂言說CATV用戶縮減2/3才算好,這樣才會對行業有轉機。的確,指望廣電有產值是癡心妄想,還不如轉型為文創等有內容產出的行業。

(本帖今晚刪。)



辛苦了!也謝謝這幾年來在本論壇的辛勤貢獻。

不過最後還是再回應你一次,民主國家做事都有一定的程序,所謂NHK強盜式的收費問題。

受益者付費,這是民主社會的普世價值,而且只要你做得好,捐款都願意了怎會不繳受益費的呢?

以台灣來說,公視也在台灣募款,除了企業的捐款外,也徵募一般民眾的定額、定時捐款。

我覺得這就像良心商店一樣,自由取用、捐款隨意,而有時獲得的香油錢比強制收費來得好。

而這也就是台灣廟宇會越來ˊ越有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1 02:29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MythPlayer
四星會員

註冊日期: Jun 2011
來  自: 地球
文章數量: 235

引用:
最初由 NVF 發表
這麼大的國家,其實滿懷希望也想做事的人還是有的。

2000年8月參加深圳兩岸四地發燒友聚會時當時鑫諾衛星公司的老總也在會場,當時他就說鑫諾衛星就是往直播衛星的方向在規劃,這讓當時與會燒友都充滿興奮和期待。

雖然延後8年,2008年鑫諾2號(也就是中星9號)終於升空,隨後也開始發售機上盒,證明鑫諾老總當年的承諾並不是空口白話。

就是可惜好好的一個可以匹敵日本BS高功率的系統,現在搞成四不像。都已經快壽命終結了還只啟用一半的轉頻器,設備嚴重閒置,真不知道還有沒有後續.....

雖然現在是網路當道的年代,但還是屬於年輕人的玩意,對於一些老年人或網路不通的地方,DTH還是有它一定的功能在。

只是可惜這些需求大概都敵不過意識型態的決策吧!



其實大陸網路電視用戶,老年人受眾比其他國家要多,因為相比傳統DTH平台,IPTV在大陸電信業者提供的服務屬於免費的增值服務,大陸的老年人對支出十分敏感的,只要能省下錢

大陸這裡浪費資源的事情衛星電視只是其中的一個註腳,地面波電視也是一樣的情況,最早時候的中國字有的DMB-T標準推廣僅6年期間就搞出了DTMB標準,這兩標準還互不相容,區別呢也就是編碼標準不同而已,號稱技術更先進然而跟DMB-T比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而且發射臺的架設根本沒有用心去做,至今為止大多省份能收看到DTMB節目的地區平均最多不會超過6個,而接收效果,除了廣州深圳和上海之外很多地方連市區的訊號覆蓋都不全,大多地區播送的節目超過10個的都沒多少,通常這些發射站就拿來做一個用途:公共巴士上的地區電視廣告放送板。雖然很多電視搭載了DTMB收視功能,但除了廣深滬以外的地方基本沒看到有誰使用,網路上討論的帖文也寥寥無幾。

還有一個就是07年期間DMB-TH和CMMB的行動電視系統標準立項,當初DMB-TH和CMMB的立項標準時DMB-TH被工信部作為標準的傳送格式,但廣電利用電視節目播控權強推技術上沒有任何優勢的CMMB系統,用700Mhz頻點進行傳送。由於宣傳不足和高企的裝置許可費用,幾乎沒有多少人使用它,連裝置都難以見到。我曾經在11年有使用到這個裝置,一個USB Dongle,只支援windows xp,接收訊號只能使用配套軟體,至於收視效果,,,放大到全螢幕的情況下新聞欄目底下的滾動字幕都難以辨識,這優勢何來?

播送僅7年不到,該頻點因高速行動網路建設的需求重新分配為通訊頻點,由於CMMB系統僅支援700Mhz,再加上播送地點匱乏,CMMB在2015年被退網。此後該頻點處於被佔用卻空閒的尷尬局面。前一周業界發佈消息稱廣電網該頻段將以合作形式提供5G網路服務,至於結果如何,WHO KNOWS?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4 06:03 AM
MythPlayer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MythPlayer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MythPlayer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MythPlayer 的文章 增加 MythPlayer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MythPlayer 發表
其實大陸網路電視用戶,老年人受眾比其他國家要多,因為相比傳統DTH平台,IPTV在大陸電信業者提供的服務屬於免費的增值服務,大陸的老年人對支出十分敏感的,只要能省下錢

大陸這裡浪費資源的事情衛星電視只是其中的一個註腳,地面波電視也是一樣的情況,最早時候的中國字有的DMB-T標準推廣僅6年期間就搞出了DTMB標準,這兩標準還互不相容,區別呢也就是編碼標準不同而已,號稱技術更先進然而跟DMB-T比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而且發射臺的架設根本沒有用心去做,至今為止大多省份能收看到DTMB節目的地區平均最多不會超過6個,而接收效果,除了廣州深圳和上海之外很多地方連市區的訊號覆蓋都不全,大多地區播送的節目超過10個的都沒多少,通常這些發射站就拿來做一個用途:公共巴士上的地區電視廣告放送板。雖然很多電視搭載了DTMB收視功能,但除了廣深滬以外的地方基本沒看到有誰使用,網路上討論的帖文也寥寥無幾。

還有一個就是07年期間DMB-TH和CMMB的行動電視系統標準立項,當初DMB-TH和CMMB的立項標準時DMB-TH被工信部作為標準的傳送格式,但廣電利用電視節目播控權強推技術上沒有任何優勢的CMMB系統,用700Mhz頻點進行傳送。由於宣傳不足和高企的裝置許可費用,幾乎沒有多少人使用它,連裝置都難以見到。我曾經在11年有使用到這個裝置,一個USB Dongle,只支援windows xp,接收訊號只能使用配套軟體,至於收視效果,,,放大到全螢幕的情況下新聞欄目底下的滾動字幕都難以辨識,這優勢何來?

播送僅7年不到,該頻點因高速行動網路建設的需求重新分配為通訊頻點,由於CMMB系統僅支援700Mhz,再加上播送地點匱乏,CMMB在2015年被退網。此後該頻點處於被佔用卻空閒的尷尬局面。前一周業界發佈消息稱廣電網該頻段將以合作形式提供5G網路服務,至於結果如何,WHO KNOWS?



有廣大的內需,其實也不必拘泥(或侷限)於跟隨全球的系統,只是中國能發展出什麼出來?
廣播的定義是:服務全民的生活娛樂和緊急事件的廣播宣傳。
這除了無線廣播和DTH以外,中國能發展出什麼特別的媒體出來嗎?

而做為一個大國,它服務人民生活娛樂的品質如何?它的系統是進步的或落後的?可以自豪的和別國做比較嗎?我想這才是中國人民所急於想知道的?

而對於鄰國的我們,只能好奇也祝福他們有好的系統。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4 09:34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MythPlayer
四星會員

註冊日期: Jun 2011
來  自: 地球
文章數量: 235

引用:
最初由 NVF 發表
有廣大的內需,其實也不必拘泥(或侷限)於跟隨全球的系統,只是中國能發展出什麼出來?
廣播的定義是:服務全民的生活娛樂和緊急事件的廣播宣傳。
這除了無線廣播和DTH以外,中國能發展出什麼特別的媒體出來嗎?

而做為一個大國,它服務人民生活娛樂的品質如何?它的系統是進步的或落後的?可以自豪的和別國做比較嗎?我想這才是中國人民所急於想知道的?

而對於鄰國的我們,只能好奇也祝福他們有好的系統。



當前來看傳統媒體系統的衰落必然是因為以互聯網路為載體的新興媒體的崛起,各國其實都一樣。只是因為中國傳統媒體的特殊性,衰落的情況遠比其他國家要快。

中國的電視台很多是是官方機構,資金多數是來自中央或地方政府,內容製作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如果電視台要自辦節目,無論製作內容還是預算上會受到多方面審查。通過合作或外購節目的方法一樣也會遇上不少問題,有很多規矩在其中,而且由於多數電視台不思進取,官僚作風極其嚴重,僅僅跟節目提供方的節目收益分配就很容易發生衝突。現在網路放送平台已經很成熟,並且播送節目的平台和節目提供方相對容易達成共識,同時放送對象不侷限於通過省市級別電視台在有限的區域,同時播送不侷限在電視節目表中可以自由選擇,大多節目提供方會優先在大型互聯網路播送機構上播送節目。

這些新興媒體承載的平台只是充當審查的作用,內容上並不會被傳統媒體的條文束縛。而且因為中國的手機用戶量已經接近中國總人口,人人都能從手機上獲取資訊。

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媒體平台就是這幾年"短視頻"平台在中國興起,因為自由選擇內容,同時影片長度短,能夠在零散時間內滿足娛樂或資訊需求,受眾其實很廣,當然因為創作沒有門檻,平台審查影片也就只審查內容有沒違規,影片質量沒法保證;還有一些七七八八的版權問題仍然需要落實。這類平台在海外有一個代表產品:Tik Tok,中國大陸地區這個APP叫[抖音]

至於進步還是落後,其實也不好評判,因為網路內容傳播模式跟二十年相比之前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因為網路服務對象比以前要廣的多,同時網路頻寬已經可以承載這些業務,看起來很繁榮而已。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5-25 09:19 PM
MythPlayer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MythPlayer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MythPlayer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MythPlayer 的文章 增加 MythPlayer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全部時間均為台北時間, 現在時間為12:54 AM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總頁數 (4): « 1 [2] 3 4 »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顯示可列印版本 | 將本頁傳送給朋友 | 訂閱此主題

主題評分:

論壇規定:
你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你不可以回覆文章
你不可以上傳附件
你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HTML語法核准
vB 語法核准
表情符號核准
貼圖語法[IMG]核准
 

< 聯絡我們 - 尋星族園地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2.3.0
Copyright ©2000 - 2002, Jelsoft Enterprise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