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2005年家裡開了ADSL 2Mbps寬頻上網後,電信商就給用戶提供VOD了,雖然那時候家裡也裝有100.5+105.5的衛星接收,但電信商提供的VOD已經使得看電視的時間變少了。
2005年H.264還沒有登上網路,還是RMVB,頻寬又只有2Mbps,能提供什麼畫質可想而知。但VOD那種可自主點選的魅力,完全是線性電視不可比擬的。
後來2012年搬家,不能裝C頻天線了,買了D-Sky最廉價的MPEG-2套餐看東森系列(畢竟東森系列放西洋的電影比較多,家長喜歡,彌補了VOD的不足)。
到後來從FTTB+LAN的2Mbps、4Mbps升規到FTTH 20Mbps、50Mbps後,家長完全看VOD了,連D-Sky完全改H.264都不再續費更換機上盒了。
以前有一則消息說,以後國際四大電視巨擘,將易主為Amazon、NetFlix、Disney和Apple。
我覺得現在廣電行業萎縮是好事,畢竟頻寬比不上光纖,流量利用不如VOD靈活,相比於VOD還不能把主動權交給觀眾。通過廣電行業的萎縮,應該重新審視廣電行業應該滿足何種社會功能了。
其實玩衛星並不僅僅只是為了看電視節目而已,"尋星族園地"討論區創設的目的就是因為尋星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追蹤趣味。希望大家能透過網站做接收技術的交流。
很多TVRO的高級網友都有極軸天線,每天可以在當地搜尋當地經度+-60度的同步軌道衛星。
在以前類比時代,要發現載波的接收技術比較單純,接收機只要全頻掃描就可確認有沒有載波存在,而載波的內容透過接收機最起碼都可分辨訊號是由寬頻或窄頻或是用4:4:2的影像傳送。(當然訊號要能否妥善接收機還是不同的機器)
現在是數位時代,隨著新傳輸和壓縮技術不斷的更新,已經不是用一台接收機就可發現有否載波存在,這時就更需要接收者的相互通報。
有些尋星網友會備有頻譜分析儀,透過天線接收一發現有新載波而無法解出內容,大家就可透過討論來分析和研究傳輸的單位和內容,比如說中國最近發布已透過衛星做8K內容的傳輸,而這些是要靠研發單位發布大家才知這個訊息,其實只要訊號一上衛星,有頻譜的網友就可看到載波,但顯然整個亞洲的TVRO都沒ˊ有人發布這新載波的訊息。
所以這些TVRO的訊息,都是一個很有趣和值得去挖掘和交流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