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星族園地
你可以在這裡訂閱主題,查看短訊,編輯你的資料和論壇參數等等 免費註冊! 論壇日曆 會員列表 論壇幫助 論壇搜索 論壇首頁 退出論壇  
尋星族園地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2.3.0 尋星族園地 > 衛星電視 > 尋星族綜合討論區 > NHK、BS放送メ3波ズ集約 肥大化ソ批判受ん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作者
主題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tonyhd
初級會員

註冊日期: Apr 2011
來  自: 台灣
文章數量: 13

NHK、BS放送メ3波ズ集約 肥大化ソ批判受ん

бЧЬ・IT
2019/12/9 8:22

NHKゎBS放送メ現在ソ4波ろヘ3波ズ集約エペ方向ザ調整ウサゆペアシゎ分ろゲギ。Ъяж番組メ放送シ同時ズユ⑦УみбЧЬズ流エ「常時同時配信」メ実施エペよりザ、総務省ろヘ業務改革メ求バヘホサゆギ。NHKゾ同省デソ報告ソ期限クゲギ8日ズ改革案メ提出ウギ。

NHKゾ業務改革ソ一環シウサ現在4コやペBS放送「BS1」シ「BSкятヤу」「BS4K」「BS8K」メ減ヘウ、3コズエペ方針ク。

主ズ報道ビЗрみШメ放送ウサゆペBS1シ、映画ビ音楽スジ娯楽番組メ中心ズ放送ウサゆペBSкятヤуメ統合エペ案ゎ有力シスゲサゆペ。

бЧЬ配信メ巡ゲサゾ、NHKソ肥大化ソэЗヱゎ指摘イホサわギ。受信料収入ソ2.5%ネザシ定バヘホサゆペбЧЬ業務ソ費用メ、3.8%ネザ増ビガよシウサゆギ。

総務省ゾ11月、合理化ゎ進ネスゆスろザбЧЬ配信メ始バペアシゾ認バヘホスゆシウサ、бЧЬ配信メ実施エペよりザソ業務改革メ要請ウサゆギ。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M...Z01C19A2000000/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19-12-09 05:18 PM
tonyhd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tonyhd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tonyhd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tonyhd 的文章 增加 tonyhd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既然NHK要撤銷一個BS頻道,為何不把全國放送的ETV轉移到BS上,還要繼續賴在地上波呢?

這個現狀真是體現了日本廣電業界重視地上波而輕視BS的現實。熱門綜藝都是地上波的,連藝人出席BS的酬金都明顯不如地上波。NHK地上波綜合和教育的受信料可以單繳,但BS受信料就必須和地上波綑綁繳納。

實際上日本廣電行業這麼做,完全是在無線電視發射成本高昂的前提下保護聯播網和獨立局的經營。衛星電視的發射能耗和成本明顯低於無線電視,但日本當局並不想衝擊電視行業的市場秩序。現在日本電視哪怕數位HD化了,電視台的市場局面其實和之前無線類比毫無差別。

但問題是,日本總務省至今仍未對無線電視如何傳送UHD的方案進行定案。最關鍵的是如何讓現有無線電視台無痛進行HD和UHD同步廣播。然而,日本廣電行業依舊沒有擺脫重地上波輕BS的心態。

寄希望於5G也是無濟於事,因為5G的失敗風險是很大的,無線傳送技術已經窮途末路了,衛星還可以嘗試Ka頻來拓展頻寬,地上波通信還拿什麼去拓展?


其實我覺得技術的發展,傳輸技術應該是最不用去擔心和考慮的,因為隨著技術的精進那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但是像日本(跨海島)和中國(跨沙漠的無人地帶),地面波要拓頻或更新就是一個大花費,因為地緣廣闊中繼設備就要花一大筆,而在衛星上這花費顯然要低太多和容易多了。

我也對日本推展BS懷疑,因為對照目前第一手節目都還在地面波送,衛星只做備份節目,這比對當初日本大鳴大放的推廣DBS,現在看起來除了地面波技術尚未完備的4K/8K以外,BS並不像是真的為了日本的"直接廣播"所設,而目前的所作所為好像只是為了延續當時想研發"自主發射衛星"(或彈道飛彈),所不得不做的延伸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1-14 12:30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這就是我為什麼之前在論壇上說台灣無線電視必須改進經營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平台化等)。

日本無線電視雖然完成了HD化,但是市場格局實際上和類比時代無異,另外無線電視主站、改善站等耗費的成本遠比衛星高得多,日本這樣的廣電政策,根本原因還是要保守既有的無線電視既得利益格局。

其實我對無線傳送的未來並沒有什麼希望,5G還有日本BS第一代TC8PSK、第二代16APSK,都是一種低效高速。

國際上對這種無線頻譜的低效高速,除了5G勉強有一些認可,其他的方式均得不到認可。DVB-S2X在2011年就推出了,結果有多少業者使用?

無線電視搞UHD,其實完全可以休矣。日本至今連一個無線電視UHD的方案都提不出,對於日本廣電市場,可能會被動地接受非常痛苦的改革。



以前技術發展緩慢,從1972年因為HBO的傳輸需要而發展出來TVRO。

1972的類比到1992年DVB-S開始數位傳輸商用化,在這20年中傳輸技術的需求只能圍繞在頻寬的使用效率(寬、窄頻傳輸)和對畫質改善的需求(4:2:2影像)。

但從1992到2020這28年的數位化發展中,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衛星朝代更替的速度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快。
傳輸技術從DVB/S的QPSK、到S2的8PSK到現在S2X的16APSK,還看到日本正在測試32APSK。
影像壓縮技術從MPEG-1、MPEG-II、MPEG-4 H.264、H.265到現在還在開發的H.266。
這些發展的共同特點是機器需要更換才能使用和接收,但其目的還是圍繞在頻寬的使用效率和畫質的改善,所以可見技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而帶來商機也促成消費的經濟活動。

每個朝代的更替就代表前一代的系統需要淘汰,你要說這是浪費還是因為生活享受的需求所帶來的經濟目的?

想想看類比時代一個40MHz能傳輸一個類比電視頻道?現在一個40MHz則傳輸一個8K頻道,想想好像也差不多,但技術卻翻了好幾代,享受也高了好幾層。

要更好的效率?我想只要時間到一定可完成,只是到時又是一翻消費了。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1-14 02:55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關於日本BS使用32APSK調變的消息,我之前只了解到,當初NHK BS 8K如果要提供120p畫面的話,就要使用32APSK調變,但是遭到業界的反對和質疑,最大的緣由就是訊號涵蓋的門限。實際上現在16APSK調變提供100Mbps流量是可以傳送8K120p的,對於H.264/H.265這些新世代的編碼規格而言,格數翻倍並不意味著所需碼率要翻倍。

日本總務省關於地上波UHD改造的一個初選方案,本論壇無線版已經有人轉載了,日本構想利用MIMO技術,H/V雙極化在一個頻道同時傳送ISDB-T 64QAM MPEG-2 HDTV和ISDB-T2? 256/1024QAM HEVC 4KTV。HD碼率9Mbps,4K碼率18Mbps。但是經過實地測試,4K訊號的涵蓋面一直達不到原HD的涵蓋面。

今年3月31日日本VHF-L的i-dio數位聲音廣播停播,VHF-L和VHF-H重新利用的問題再被提上日程。有民間愛好者提議VHF-H結合次世代ISDB和H.266可用於UHD無線電視,這個方案總務省未正面回應,我覺得也不太可行。

不單是電波效率已經到達極限,視訊編碼技術會不會又到了瓶頸?往年新推出的規格都宣稱比上一代效率提高50%(H.264 vs MPEG-2、H.265 vs H.264),但這次H.266 vs H.265僅宣稱提高30%。



技術這種東西還是有待新技術的突破,以1972年日本BS要訂出Hi-Vision的類比HDTV時,當時就認定HD的影像數位化後數據龐大不可能由單一載波傳送,所以才制定類比的MUSE系統,哪知美國已默默在研究影像壓縮系統,所以儘管比日本慢了好幾年推出HD,但數位影像的HDTV卻比日本早。

所以現在感覺難以突破的技術,過幾年以後或許就是很輕易的技術。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1-14 08:26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sampao
五星會員

註冊日期: Jun 2003
來  自: 澳門
文章數量: 881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我在上個帖子裡面說的,Shannon定理和能量守恆定律一樣,都是物理界的客觀極限。UHD普及面臨的頻寬問題,無線終究沒有太大希望,Ku/Ka衛星都不夠多元,可能只剩光纖。公視官方4K VOD就是開放給300Mbps光纖用戶觀看的。

然而還是要回歸到為何要UHD的問題上,我一直覺得日本對於UHD的概念,就是想在電漿面板上模擬原本HD-CRT的細膩與色彩效果。

電漿面板在精度上的固有缺陷,就只能使用超採樣解決,1080p不夠的,就超採樣至2160p/4320p解決。

HDR也是為了解決原來電漿面板的色彩缺陷,原理我猜也可能是超採樣。

本來還有一個HFR(100p/120p)的,也是通過超採樣攻克電漿面板畫面響應慢的缺陷,但似乎因為電影業界連48p都沒定案,50p/60p現階段足夠了。

UHD只支援Progressive明顯是為電漿面板定做的,換句話說Interlace的SD和HD依舊是CRT規格,即便現在的電漿面板可以輸入Interlace的SD和HD,那不過是電路轉換成Progressive訊號才最終在面板上顯示。

換句話說,如果UHD是專門為了攻克電漿面板的缺陷而制定的,那麼大熒幕UHD實在是沒有太大意義,65吋4K和32寸2K精度差不多,當時在同事家看55吋4K輸入2K訊號時,精度差不多降級為SD了。

所以對UHD產生的初衷如果不算理解的話,就會出現近期美國廣電展會出現的16K概念,我都不知16K所云。

倒是Apple對於電漿面板的缺陷有比較深刻的理解,Apple提出的Retina面板如果算是UHD概念產品的話,Apple對UHD概念的商用可能比日韓還要領先,以熒幕精度dpi而不是解析度論英雄。

所以歐洲電視台頭端系統對於UHD比較消極,甚至還有部分歐洲公視還是720p50的。估計電視台頭端這麼想:你們要還原HD-CRT的絢麗效果,為什麼不自己搞台HD-CRT,反而要我頭端升級UHD?矛盾應該就在這裡了。



4K不一定是應對電視缺陷, 電影院也有使用4K及HDR10技術播放電影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1-14 10:28 PM
sampao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sampao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sampao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sampao 的文章 增加 sampao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UHD的發展早已背離其初衷了,那麼這些衍生品何必遵照其初衷發展呢?

就不說16K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概念,就說前幾年曇花一現的4K/8K VR,最後連美軍專家都否決的技術,因為視覺受到的衝擊和身體受到的物理感應不一致,最終會導致生理不適等諸多現象。

電影這個行業就更加奇葩了,看著別人面板產業搞4K他們也搞,但HFR這種,別人電視至少搞50p/60p,他們電影的UHD BD還有一大堆24p的,自己連48p都沒普及,如何說呢?



我也覺得BS 4K電視並未十分到位,日本一直是世界電視影像發展史的先河,以日本來說本來規劃是在2015年試播,到2025年才正式啟用。
只是2014年底被南韓搶先推出4K頻道而打亂節奏,不但2015年BS暫緩推出,也改在2018年底把壓箱的8K也一併和4K一起倒出,整個感覺就像是為扳回顏面的在對抗。

而對於早就推出的4K電視,對應現在BS的HLG HDR又顯現亮度不足的問題,導致連日本也怨聲載道的對BS 4K沒有好評。

相對於SD和HD的改變,影像的細緻和亮度是可以立即的感受到明顯差距,但4K推出後由於HLG HDR的關係,電視不能妥善對應,感覺反而沒有HD來的明亮,這對推廣BS 4K頻道,反而有4K沒有HD好的刻板印象。

或許還是需要親自去日本一趟看看日本新出的電視,是否已解決亮度沒HD好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1-15 08:23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MythPlayer
四星會員

註冊日期: Jun 2011
來  自: 地球
文章數量: 235

回覆: 新瀉縣民FM電台宣布倒閉,6/30停波。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https://av.watch.impress.co.jp/docs/news/1244144.html

日本廣電行業始終也要走進寒冬了,UHD放送的問題估計不會順利。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難以控制,陷入停滯是遲早的事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13 04:56 PM
MythPlayer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MythPlayer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MythPlayer 傳送一條短訊 查找更多關於 MythPlayer 的文章 增加 MythPlayer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chen31xi
五星會員

註冊日期: Aug 2003
來  自:
文章數量: 1561

全球都一樣,廣電產業依賴廣告收入,現階段經濟不景氣廣告投放量極度萎縮,導致中小型電視電臺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0 10:59 AM
chen31xi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chen31xi 的個人資料 查找更多關於 chen31xi 的文章 增加 chen31xi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chen31xi 發表
全球都一樣,廣電產業依賴廣告收入,現階段經濟不景氣廣告投放量極度萎縮,導致中小型電視電臺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危機也就是轉機。
大部分的廣電產業都因廣告萎縮而難以後繼,或許讓產業重新洗牌也不是什麼壞事。

關鍵是在網路世代中,傳統廣電產業自己還有沒有什麼特點,能讓自己再爭取到廣告業主投放效益的青睞?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別於網路的特點,那就不能怪什麼廣告因網路而萎縮了。

至於UHD是一種趨勢,看看MOMOTV不是用4K作為頻道標示嗎?想想看新成立的電視台會因為頻寬省錢而選擇SD傳送嗎?系統器材在HD和UHD並呈選擇的時候,會選擇有淘汰趨勢的HD當系統嗎?而當產業都在往UHD走的時候,現有業者沒升級UHD就要被等著淘汰了。

所以我認為UHD可能會緩一些,還是會繼續走的......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2 11:02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UHD完全就是面板普及後惹得禍,如果今天普及的是HD-CRT,今天日本根本不會考慮UHD。

UHD為什麼不承認Interlace規格,因為這是完全配合面板特性製造的規格,面板是不能直接處理Interlace訊號的。(SD/HD的Interlace都被面板內部電路轉換為Progressive了。)

我家那台48吋的2K面板,畫素顆粒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再加上電漿面板拖影、色彩還原不如CRT等原因,我估計這就是UHD概念催生的理由。

我同事家裡一台Samsung的55吋4K面板,如果播放4K頻道,近距離觀看其畫面精度,和我家以前那台22吋2K面板差不多。

日本當年研發MUSE和HD-CRT純粹是為了攻克NTSC的缺陷,所以第一批HDTV國家美日韓都是原先的NTSC國家。

歐洲等PAL/SECAM國家,是在面板上市後才普及HDTV,沒辦法,面板把以前的PAL畫質劣化了,只能通過HD提升畫質。

現在UHD的研發不只是日本了,義大利和英國在UHD問題上都和日本有合作,因為面板的禍害已經是全球問題了。

順便一提,現在無論是5G還是UHD,都是暴力堆料思維的產物。現在所謂的影音品質提升除了超採樣還有什麼辦法?Sony搞的SACD都死了,Hi-res難道還要給Sony一個詐騙慣犯的名號?而這種超採樣,也是自己之前惹的禍根才導致的。

換句話說,如果UHD是在面板上追求HD-CRT的效果,那麼現在的UHD面板的功耗有和HD-CRT相差幾何?



UHD的需求真的是"面板普及後惹得禍",尤其是高精細面板在各國快速競爭的結果,因為展示屏幕的需求UHD頻道就是這樣應運而生了。
不過追求更好的品質,不也是人在生活品質提高後所患的"慾求不滿"嗎?

台灣受地利之便,最近看了BS 8K的節目畫面後,那真是回不去看4K了,真的體會到什麼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

希望你也有機會體會"貼在屏幕看畫面"的感動。
另外CCTV不是已經在測8K的畫面了嗎?不知你有沒有機會看到?在中國CCTV用什麼力道在推廣呢?

中國現在已是超高精細面板的製造大國了,希望大國要有領導產業的強大氣勢。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3 09:38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中國不只是面板行業,實際上很多製造業的末端,因為低人權優勢,全球很多廠家都在中國建廠生產產品,然而中國自身並不掌握任何面板核心科技,甚至還不如台灣。

而國產電視機4K面板還爆出畫素造假的醜聞(但是對中國媒體而言這種醜聞始終都掀不起風浪),原本紅綠藍三色畫素硬是改成紅綠藍白,畫素下降為2880*2160。

而這次疫情給全球化潑了冷水,經濟第一的廣東省因為沒有國外訂單,倒閉了很多企業。

中國本身廣電行業就沒有什麼希望,在當局深度管制廣電行業的前提下,各地CATV系統台,在2001年開始,竟然從各地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脫離政府編制,活生生改造成地方政府領導的國有企業(不同於三大電信寡頭那種中央領導的國企,後者可免除地方稅務)。本身一個深度管制沒有價值創造的行業,還轉為企業,本身經營能力就有問題,可以說國家已經把CATV拋棄了。現在各地有線電視企業寄希望於能夠用5G轉型為電信商,但是只獲得低頻段頻譜,頻寬速率和4G無異,但是為了中國政府的面子,又只能上成本高昂的5G設備,可以說寸步難行。

在中國還不如將UHD的概念普及給電腦/手機用戶,因為前面說過面板的點陣缺陷,實際上電腦/手機用戶才是最深受其害的,且不論Apple提出的Retina螢幕,Microsoft從Windows 7伊始就開始增加125%、150%、175%等放大比例,實際上就是對UHD解析度下字體變小的應對措施。

公司文創部的同事因為使用Photoshop的關係已經開始用3K(2880*1620?)顯示屏了,Mac也推出了5K螢幕(5120*2880)的一體化電腦。現在我買了一台AOC的28吋4K(3840*2160)顯示屏,可以說觀看電腦畫面比之前的22吋2K螢幕順滑、細膩很多。



唉!只能期望明天會更好了。

上次在HD CLUB 看了中國測試8K的發文,120Mbps的傳輸碼率,感覺很威、也很到位。

真的想請你幫忙就近驗證,也想知道CCTV還有沒有後續的推廣。

因為這對產業真的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3 10:37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各種測試的事情我基本上不會太關注,因為這只是理論的測試,出了實驗室就懵圈,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DVB-S2X從2011年推出以來測試了很多次,但現在呢?連純粹用DVB-S2X擴寬容量的業者都寥寥無幾。因為無線RF技術已經達到極限,DVB-S2X 16APSK的門限也會高於DVB-S2 8PSK(已經不同於當年DVB-S2相對於DVB-S的進步)。然而對於全球大多數業者而言,DVB-S2 8PSK FEC5/6已經是門限能夠忍受的上限。



建議應該多去關注的,沒有試驗怎會有實際的運用?而不去關注怎會知道它的效益在哪裡?

科技的發展總會有瓶頸的遭遇和突破,以電視產業來說,1972年日本會制定MUSE的Hi-Vision系統,當時就是認定數位化的HDTV頻寬巨量,會難以傳送而無法實現。

但就是因為有瓶頸,所以才會有影像壓縮系統(MPEG-I、II、4 H.264、H.265、H.266)和高調制比的調制系統(QPSK、8PSK、16APSK、32APSK)相繼應運而生,而也印證了它的時代性和實用性。

所以現在所謂的物理極限,幾年以後說不定也會像日本當初認定HD難以數位實現的預測一樣,可順利解決呢?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4 08:46 A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NVF
總版主

註冊日期: May 2003
來  自: 台灣'台中
文章數量: 10816

引用:
最初由 草壁梅 發表
科學發展了這麼多年,有見過違背熱力學三定理的發明存在麼?

去年中國就有人為了騙經費,搞了個水氫發動機,我是醫藥學校出身的,憑藉著學校裡面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就知道這個是一個明顯的騙局。

現在中國搞5G,六十年前毛搞的大躍進似乎還歷歷在目,無線頻譜效率在現有技術已經實現飽和的情況下還在通過暴力堆料的方式實現5G。

5G搞了這段時間後,中國有一個形容5G的“3個3”:5G基地台密度是4G的3倍,5G單個基地台電費是4G的3倍,5G單個基地台涵蓋面僅為4G的1/3。

這種暴力堆料的方式在於,5G的高頻寬完全是使用多天線的方式實現的(據傳一個基地台就使用200根天線),而這麼多天線是不允許在低頻上使用,這就是5G必須使用C頻以上的頻譜的原因。

Shannon定理這個詞語,我當初還是在DVB-S2/T2等相關文章上看到的,就連公視技研自己都說過,2016年推出的ATSC3.0,在門限上比2008年初稿的DVB-T2並無明顯優勢,可見在2010年前後,DVB-T2、4G都已經使無線頻譜的效率登頂,人類十年前早就應該考慮無線傳送要如何安排後事了。

但是,Shannon定理這個詞語,有從相關核心行業的人士嘴裡溜出來嗎?我估計他們的心態和那個水氫發動機騙經費的人是一樣的。



哈哈!對照人類的文明史,這100年科技已經進步好幾個輪次了。

往後日子還很長,不要急著蓋棺論定。

隨著知識的普及和掃盲,以後四次元都不會只是在口袋了的理論或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
TVRO產業革命 1、RF轉光纖傳輸系統。




TVRO產業革命 2、接收機拓展頻寬3250MHz。

向版主報告此篇 | IP位址: 已記錄

Old Post 2020-04-24 03:06 PM
NVF 現在離線 點選這裡查看 NVF 的個人資料 點選這裡給 NVF 傳送一條短訊 進入 NVF 的首頁! 查找更多關於 NVF 的文章 增加 NVF 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訊息 引用回覆
全部時間均為台北時間, 現在時間為12:35 AM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顯示可列印版本 | 將本頁傳送給朋友 | 訂閱此主題

主題評分:

論壇規定:
你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你不可以回覆文章
你不可以上傳附件
你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HTML語法核准
vB 語法核准
表情符號核准
貼圖語法[IMG]核准
 

< 聯絡我們 - 尋星族園地 >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2.3.0
Copyright ©2000 - 2002, Jelsoft Enterprises Limited.